说起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那可绘制了有些年头。如今,当初规划的时间节点已经过去,是时候检验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了,是“成功飞升”还是“渡劫失败”?
“渡劫”失败?2020年的智慧城市有多惨
ASP站长网说起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那可绘制了有些年头。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就曾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自此,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如今,当初规划的时间节点已经过去,是时候检验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了,是“成功飞升”还是“渡劫失败”?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站在好的方面,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方面动作频频。无论是张学友演唱会神助攻公安部门抓捕在逃嫌疑犯,亦或者重庆机场的人脸识别系统成功捕获到逃亡3年的北大弑母案凶手,都向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现出智慧城市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DELOITTE研究机构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其中将近一半(500个试点城市)在中国。
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一些落地智慧城市建设较好的城市就成功利用高科技智能设备协助了疫情防控工作,例如在线政务平台、大数据监控疫情平台、AI体温检测平台、远程会诊平台等,以及物流、生活必需品供给、医疗物资供给、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软硬件设备设施,这些智能化平台或设施有效提升了人口流动监控、防疫治疗研发、防疫数据更新、防疫措施宣传,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均对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然而,凡事有波峰就有波谷。站在坏的方面,横看全球,智慧城市正在经历着发展的剧烈阵痛。
智慧城市的国际市场困局
2016年,思科公司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私有物联网技术专家Jasper Technologies公司。当时,思科表示,拥有Jasper将“允许思科提供一个完整的IoT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跨设备互操作,并与IoT服务提供商,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起工作。”
具体来看,物联网设备和技术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全面数字化也才真正支持了世界城市的许多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和自动化。2017年,基于Jasper打下的良好基础,思科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智慧城市物联网部门Kinetic for Cities。
同样是2017年,思科中国首个智慧城市项目在广州动工。时任思科首席执行官罗卓克表示:“思科将充分利用在智慧城市领域的丰富实践,携手政府合力打造全球创新经济新标杆,共同释放数字化的无限潜能。”
2020年,捷豹路虎、思科、希捷等宣布携手FMCI共建智慧城市中心,开展实测,并为全球企业提供研究机会,合作开发智能驾驶汽车和车联网基础设施技术。然而,受疫情影响,思科的核心网络设备供应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许多地方政府也限制了为此类项目提供资金的能力。
与许多行业的公司一样,网络设备巨头也会受到预算缩减的沉重打击。因此,在收入下降了四分之三之后,思科决定大幅缩减其智慧城市产品和服务部门的规模,以便将资源用于其他公司计划。
2020年12月,思科停止了智慧城市业务,发言人说:我们最近决定停止销售Cisco Kinetic for City,并将最终停止对该产品线提供支持。这项业务曾被视作思科的发展重点,目的是帮助思科从硬件供应商转型为软件服务商,但显然思科未能如愿。
无独有偶,作为谷歌旗下的智慧城市领导者,Sidewalk Labs也曾经是智慧城市领域的行业翘楚。然而,去年5月,Sidewalk Labs正式宣布终止多伦多Quayside项目。除了因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引发的财务投入与回报的担忧之外,来自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角色划分与技术赋权的边界界定,或许也是其退出的最深层次原因。
“渡劫”失败?2020年的智慧城市有多惨
当SidewalkLabs在2017年10月引入Quayside的想法时,其所设想的功能包括自动驾驶小车可以运送包裹,并通过在地下隧道中移动来清除垃圾。同时,Quayside可通过对办公室及住宅的研究,从而使得用户感受更舒适轻松,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绿色能源系统。
尽管Sidewalk Labs一再强调不会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也不会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但这并没有消除多伦多市民的质疑与担忧。2019年,一个名为“Block Sidewalk”的组织建立起网站,发布联合请愿希望阻止Sidewalk Labs的项目推进。对此,SidewalkLabs提出了一项修订计划,其中包括监督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数据监视程序”。但是,修订后的计划并没有平息不断上升的批评,该项目也最终不得不终止。
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所面临将不再只是“技术冲突”,还包含着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作为城市中最核心的要素,如何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中的数据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偏向为一个伦理问题。
疫情成国内智慧城市“照妖镜”
不仅是国外,尽管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相关数据一度占据全球半数以上,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问题频频。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为现代城市带来了一场不小的考验。在疫情中,许多智慧城市相关设施成为了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带来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一些设施却在疫情大考中陷入瘫痪。
例如,一些地方由于没有应对人口流动调查的信息化系统,仍然只能靠手工填表;即使在部分有软件平台的地区,也会因各部门、地区的数据不互通导致系统一度形同虚设。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任务,建设了许多雷同项目,造成资源浪费和项目烂尾;一些地方政府还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但因为职责权力边界问题,数据孤岛仍然难以打破;还有部分项目建成之日就已沦为空壳摆设之时。
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孤岛”普遍存在、数据获取困难、城市管理精细化不够、各部门配合不足……这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究其背后的原因:目前国内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依然停留在扩张硬件设施上,缺少统筹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