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解决?专家解读

许多消费者曾质疑,为什么并不是旅游旺季,机票价格却越搜越高;为什么聊天时随口提到某款商品,转眼就会在各大平台上看到相关的广告推送?为什么使用一款App,会弹出几十页翻不完也读不懂的隐私政策,而要使用它,你必须点击“同意”?当有一天你不想再使用它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注销按钮在哪里?
 
大数据时代,我们总能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却似乎越来越难躲开其中暗藏的算法陷阱。
 
会员价比非会员价还高?平台运用算法进行“杀熟”
 
ASP站长网不久前,一篇质疑某外卖平台运用算法进行“杀熟”的文章引发热议。该平台的一位会员用户肖先生指出,同样的订单,他的配送费定价时常比非会员用户的更高。
 
肖先生:经常点同一家(的外卖),有一天我开了会员之后发现配送费价格一下就较之前涨出了三倍。然后那天我试了几乎一小时,配送费一直是比平时高出了六元。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肖先生告诉记者,之后的一周,他在点外卖的时候,经常同时用两部手机,分别登录会员账号和非会员账号,进行对比实验,发现配送费上的差别总是存在。于是他将这些观察总结成一篇文章发表了在个人公众号上。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肖先生:后来我这篇文章出来之后,很多网友在我后台留言都有这种会员“杀熟”的情况。比如说一个鼠标,非会员购买的时候100元,但是用会员买价格变成了110元。结果我开了会员之后,反而比非会员价格还要高,那我开会员的意义在哪。
 
文章引发热议后,相关外卖平台联系了肖先生。针对他提出的质疑,平台方给出的回复是:配送费上的价格差异是由于系统缓存而导致的误差。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肖先生:我尝试了很多次,在一周之内都是这种情况。那缓存的说法肯定说不过去。何来的位置缓存呢?在同一个地方,差异就是存在于会员和非会员之间。咨询了一些技术方面的朋友,造成这么大的误差是不可能的。
 
“杀熟”≠差别定价 相关投诉不断增多
 
肖先生的疑惑,最终还是没能得到一个明确的解答。但是他的经历,却让大数据杀熟这个话题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围绕这个问题,记者对中国消费者协会和有关法学专家进行了采访。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 陈剑:经常会有消费者抱怨说我是老会员了,可是我的价格却比普通会员(用户)的价格要高。比如说在一些网约车的平台、电影订票平台、订机票的平台等等,都会出现这类问题。第二种情形就是有一些消费者如果多次浏览一个页面,会出现(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消费者可能基于害怕涨价或者是发现比如机票很紧张的情况,就匆忙下单,结果等他下单之后发现,很快地这个价格又回落了。
 
据专家介绍,大数据杀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对客户非常“熟悉”,并由此提供差异化选择,这在以往的一些商业模式中其实早已存在,而且很少有负面评价。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裴炜:大数据杀熟本身来说,它背后的现象其实是差异化定价。比如说保险,不同的人的保金、保额或者保险的强制期限都会不一样。所以如果单纯用差异化的定价来说的话,它不一定构成一个负面性的东西。我们所反感的是没有正当性基础的差别定价。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梁正:交通保险会根据你的事故状况、你的驾驶行为,来决定是否给你折扣,还是要加价。这个行为可能还在大家所接受的是客观的行为,或者是客观的个人差别上。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我的个人信息被利用去生成我的数据画像,然后对我进行定价上的这种区分。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据专家介绍,大数据杀熟与常见的差别定价不同,当它无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主动权时,也就违背了消费者贡献数据的初衷。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都针对“大数据杀熟”可能涉嫌违法的情形进行了规制。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裴炜:2020年的时候,我们专门针对在线旅游服务出了一个相应的规范,要求在线旅游经营服务者,不能够滥用大数据或者是相应的技术,针对用户他的个性化的特征来进行一个差异化的待遇。《消费者保护法》里面本身就有相应的规定,我们有获得公平交易的权利,这本身就意味着要有一个价格的合理性。同时这个“杀熟”有可能还会涉及到比如说反垄断法上的一些相关内容。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的立法,确实也是在不断地去回应这些现实的问题,努力地去保护我们用户的一些合法权益。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据中消协介绍,消费者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投诉不断增多,问题的核心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应用问题,集中体现在推荐算法、价格算法、评价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和流量算法等方面。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 陈剑:比如说消费者在买商品或者服务的时候,平台会根据消费者浏览过的页面、消费者一些喜好,包括他的行踪轨迹,来对他形成一些个性化的推荐。其实可能经营者对他进行了一些精准的个人数据画像。这种画像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只推荐给了他,所以他所获取的知情权就是存在很大的缺陷。
 
互联网平台是如何“熟悉”每一位用户的呢?答案是通过用户画像。在精准的用户画像背后,是平台所累积的大量个人数据。
 
会员价更高?大数据时代平台“杀熟”怎么破?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梁正:用我的这些数据,你最后对我作的这样的一个(刻画),这个是不是准确?太准确了的话,大家会担心被操控。稍微深入一点讨论就会发现,我在意的到底是本身这个叫作歧视性的定价,还是说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我的信息被不当地采集和利用?
 
平台累积大量个人数据 “算”制用户画像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能让商家摸清你更爱吃辣还是酸,并通过算法把更符合你口味的餐厅排序靠前。用户数据,往往是通过一个个手机App被互联网平台所采集的。而在我们和这些App打交道的过程中,同样也有令大家担忧的问题不断出现。
 
App究竟是如何实现高精度地智能推送?普遍被用户感知的“App偷听”是否真实存在呢?
 
App治理工作组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的一批网络安全法律、技术专家组成。

dawei

【声明】:九江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