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站长网数字经济的变革,疫情后仍在继续深入: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席卷而至。
 
支撑这一切的基础设施,无疑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为首的新兴技术。以云计算为例,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781.8亿元,增速为33.6%,成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增量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云计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云厂商们纷纷从此前底层的laaS竞争,上升到深入产业顶层服务、生态建设等的全面比拼,也让行业有了共识:“价值落地”,将成为云计算未来竞争胜负手。
 
何为价值落地,归根结底,是让技术服务于人。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
 
“通过云AI,让衣食住行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智慧化供给,让生产要素实现‘以生产者为核心’的智慧化匹配。”这是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给出的注解。
 
01
 
从云到云AI,深耕to B
 
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大潮。从技术角度来看,其可分可合、弹性扩展、按需使用的技术特性,代表管理和使用计算资源的一种全新方式,有力助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变革。
 
中国云计算市场从零发展到当前,被各行各业接受,实际不到10年。
 
2009年之后,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进入为标志,云计算很快成为行业热门赛道,并快速聚集国外厂商、互联网大厂、传统硬件厂商以及专注云计算垂直领域等在内的诸多企业。
 
直到2016年之前,虽然云计算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仍被外界视为探索阶段,甚至有着诸多不确定性。
 
其原因是,彼时云计算服务和产品,大多基于泛互联网场景的耦合,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而政务部门、传统行业、实体经济等to B行业的转型需求,又对云计算提出了更多和更高需求。
 
to B业务彰显的是某个行业或一家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稳定、易用、安全、有行业针对性等,是后续所有多元化服务的起点。而云计算,被广泛视为可以提供上述to B业务一切需求的基础设施。
 
此时,恰值人工智能算法“阿尔法狗”战胜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AI热潮被引爆。这让业界看到了可能,将云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耦合成服务的更高阶段——云AI。
 
在业内看来,云计算本身就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组合在一起,“三驾马车”在多方面有着天然耦合。马化腾早在2017年就有所提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计算能力,而云可以提供的就是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云和AI融合后,云平台为AI提供运行载体,AI反过来提升云计算 “智商”。相比传统云计算,云智能不但可以让to B业务生产效率得到质变,还可以构建全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甚至,可以为to B企业提供快速迭代AI能力、模型训练等众多价值。
 
云计算市场此后开始进入云AI阶段。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京东云、AWS等几乎所有国内外企业,都加码构筑各自的云+AI融合生态,以打牢竞争基石。此后,在企业和相关政策共同助力下,中国云计算市场迎来了真正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2017年,腾讯云首度公布其AI战略整体结构时推出“智能云”产品,将在传统云计算结构上,建立起新的服务层——AI即服务。
 
 
彼时,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云已经变成未来AI普惠化的一个关键,智能云的推出是AI从概念阶段、普通消费场景阶段发展到规模化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可以降低全社会创新的门槛。
 
2018年9月30日,腾讯“930变革”,成立CSIG,将AI与云、安全、LBS等底层基础设施打通,以腾讯云为最终平台对外服务并释放产业价值。
 
同年双十一,“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12月18日,李彦宏将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阿里与百度调整背后,其意图都是通过智能云,深耕to B。
 
但最重要的是,从云升级为云智能,最关键的不只是计算能力的升级,更是智能化服务能力的升级。这就意味着,AI的算法、云的计算力、云产品的底座、数据的力量,以及对行业know-how的理解,都是竞争关键基石。
 
简单来说,就是看云+AI融合后的智能云平台,到底能为to B企业,赋予什么样的落地价值。

dawei

【声明】:九江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