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站长网我国的长远发展和人才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高等教育的担当之一就是给更多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生师比过高,基于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挑战。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
 
人工智能潮流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平台、工具和资源,教师需要驾驭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能力,但又不能停留在驾驭的层面,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用有热度的教育去拥抱学生,不是机器可以代替的。随着学生接触新技术的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面对更多的学生挑战会成为常态,教师内心就要完成角色的转换,自己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成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服务提供者、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动力的激发者、情感的呵护者,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投入情感、用自己的思想和阅历去引导学生,协助学生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人工智能改变学习模式,但并不能改变学习的终极目标。人工智能能够降低学习者学习知识的门槛,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习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高效率学习。但作为学习者仍要清醒的意识到人工智能只是一门技术,其充当的角色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学习的目标终究还是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但并不能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终究是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因而,如何成为有用之才不能被技术干扰,才应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其在给学习者提供多样学习支持服务的同时,可能会减少学习者很多思维训练和学习体验的机会,改变其大脑结构和认知能力。这就可能使学习者产生惰性而降低学习动力,逐渐失去竞争能力,无法顺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因此,学生在熟练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自身学习的同时,要永葆积极的学习动力,开展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真正被社会所需要。
 
最后,在面向教师和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时,必须要关注其中的伦理问题,以保证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要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在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新角色,认识这些角色的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不主动利用角色的特殊地位为个人牟利或是危害他人利益。比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完全借助人工智能自动生成一些诸如论文、作品等更多强调原创性的成果,由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在于从海量样本中抽取和借鉴,因此不可避免地可能产生微妙和复杂的知识产权和诚信等伦理问题。再比如,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使用教育人工智能采集和使用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以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大量的学生隐私数据可能涉及个人安全伦理问题。因此,要向师生说明其背后涉及的伦理安全风险,而这将是运用人工智能的前提。
 
我们还要主动了解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不确定性及后果风险,学会在合理的场景正确使用技术,避免环境变化、外来攻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下所带来的风险问题。比如,人工智能在助力教育时,其背后所依靠的画像分析技术、个性化推荐技术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而导致分析与推荐上的偏差。作为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识别出不合理的内容与信息并进行过滤;而作为学生,也要尽可能具备选择适合自身课程开展学习的能力,师生双方合作才能建立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融合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也越来越普遍,一方面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另一方面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极大需求。
 
首先,人工智能无缝融入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个常态就是,取代简单重复的人工工作。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取代大量的重复性但并不简单的人工工作,比如出作业题和考试题、作业批改和考试判定等。教育模式的固化是高等教育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从固化到僵化容易导致教学评价指标过于单调、学习者内驱力不足、趋向于填鸭式的教学,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很难开展个性化教育。学习者追求的目标慢慢不再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技术、面对实际专业问题的应对能力、对自己感兴趣领域的钻研,而变成了出勤率、作业分数、考试分数和排名等考核指标。人工智能恰好给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支撑,并解决学习环节中的一系列经典问题,包括语言处理、推理、规划和认知建模等。
 
其次,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2017年,为了迎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的战略行动,指明了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与技术赛跑的持续模式:技术的进步先于教育,教育需要根据技术的进步重新定义人才价值。因此,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能力处理更多工具理性主义的挑战、博精并重的复合型人才。肩负培养人才重任的高等教育也需要从教育体系入手,系统地融合人工智能,提升教育效果。

dawei

【声明】:九江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