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医疗行业物联网有着怎样的格局

本文从物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现状着手,分析了现有的面向医疗行业物联网的概念,并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借鉴物联网的现有体系架构,针对面向医疗行业物联网的特点,分析了医疗物联网体系架构设计时应考虑的领域业务范畴和体系架构模型标准,并对面向医疗行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归纳,分析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场合,最后指出未来智慧医疗的发展方向。
 
1、物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ASP站长网智慧医疗的发展分为七个层次:一是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医院收费和药品管理系统;二是电子病历系统,包括病人信息、影像信息;三是临床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医生医嘱录入系统(CPOE)等;四是慢性疾病管理系统;五是区域医疗信息交换系统;六是临床支持决策系统;七是公共健康卫生系统。
 
总体来说,中国的医疗处在第一、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CPOE,主要是缺乏有效数据,数据标准不统一,加上供应商欠缺临床背景,在从标准转向实际应用方面也缺乏标准指引。我国要想从第二阶段进入到第五阶段,涉及到许多行业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形成,这也是未来需要改善的方面。
 
在远程智慧医疗方面,国内发展比较快,比较先进的医院在移动信息化应用方面其实已经走到了前面。比如,可实现病历信息、病人信息、病情信息等的实时记录、传输与处理利用,使得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通过联网,实时地、有效地共享相关信息,这一点对于实现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医院转诊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这主要源于政策层面的推进和技术层的支持。但目前欠缺的是长期运作模式,缺乏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此外还面临成本高昂、安全性及隐私问题等,这也是刺激未来智慧医疗发展的原因。
 
鉴于目前智慧医疗的应用现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拥有巨大潜力,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医疗对象(如病人、医生、护士、设备、物资、药品等)的智能化感知和处置,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决策等,实现医疗对象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流程闭环化、医疗决策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医疗服务应用模式主要有身份确认、人员定位及监控、就诊卡双向数据通信、移动医疗监护、生命体征采集。医药管理应用模式主要有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服药状况监控、生物制剂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应用模式主要有手术器械管理、消毒包的管理、医疗垃圾处理、高价、放射性、锐利器械的追溯。
 
2、面向医疗行业物联网的相关概念解析
 
随着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面向医疗行业物联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面向医疗行业物联网的概念还没有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
 
2.1、相关概念
 
目前针对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有这几个关键词:医疗物联网、物联网医学、健康物联网、智慧医疗、医疗健康物联网。相关的英文为medical internet of things、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从这几个概念看可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上的医疗物联网指对医疗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内部的医疗、设备、药品、人员、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决策等,实现医疗对象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流程闭环化、医疗决策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的新型应用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广义上的医疗物联网(健康物联网、医疗健康物联网)不仅能实现对卫生行业信息化主体的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的管理模式的新的应用,同时还针对监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等)、制造机构(如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制造厂商)、商业机构(药械健的流通业,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及医保机构(社会保险机构、新农合保险机构及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使其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并实现医疗服务应用模式(身份确认、人员定位及监控、就诊卡双向数据通信、移动医疗监护、生命体征采集)、医药管理应用模式(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服药状况监控、生物制剂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应用模式(手术器械管理、消毒包的管理、医疗垃圾处理、高价、放射性、锐利器械的追溯)及医保机构应用模式(保险机构的报销管理、纠纷管理等)立体化的医疗卫生行业全覆盖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清化、无线化的物联网应用模式。

dawei

【声明】:九江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